首页 教育 > 正文

如何有效进行亲子阅读?四川省有经验教师来答疑解惑

2022-04-24 15:38:18 教育导报

亲子阅读,是以书为媒,以阅读为纽带,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,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方式之一。当爸爸妈妈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,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,进而更愿意自发地去阅读。

然而,有调查显示,每天能保证有15—20分钟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庭不足10%,70%以上的家长只是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孩子挑选书籍,较少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。如何有效进行亲子阅读?如何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书籍?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?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,我们收集了家长在亲子阅读中比较关心几个问题,邀请到四川省特级教师、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校长助理刘勇,四川天府新区太中学语文教师何蓉琼为家长们答疑解惑。

问题一

按照专家推荐的书单给孩子买书,但孩子并不喜欢。挑选书籍时应该按照孩子的兴趣还是专家的推荐?孩子自主选择书籍的能力又该如何培养?

刘勇:在当下多元的时代,不能完全放任孩子的阅读口味,但也没有必要完全不信任孩子。可以让老师、家长、孩子共同推荐书目,让孩子明白,他们有自主选择书籍的权利,但也有阅读师长及社会推荐书籍的责任。还可以组织召开家庭读书会,让孩子自己推荐书籍,在公众面前,孩子自然会选择好书与大家分享。

要让孩子自主选择书籍,一是发现他的兴趣方向,引导他的阅读品质;二是有人引领和示范,可以让孩子比较喜欢的哥哥姐姐引领着他买书;三是让孩子体会沉浸在阅读中的乐趣,静静地在图书馆或书吧,慢慢地翻看、阅读;四是适当的奖励与及时的赞美,当孩子阅读好书时,家长要不吝表扬。

何蓉琼:专家推荐的经典名著是很有必要阅读的。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,不仅在于它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,更在于它深刻的思想内涵,能对孩子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。但孩子的兴趣也需要尊重。家长可以先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籍,再让孩子罗列他选择的理由,一起商量找到协调的方法。

要引导孩子自主选择书籍,可以从他的兴趣爱好、人生规划入手。比如,家长可以问孩子,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?想做什么工作?进而引导他们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。

问题二

亲子阅读是否一定要共读?家长是否需要及时帮孩子去讲解,和孩子进行讨论?家长指导和孩子独立阅读思考之间应该如何衡?

刘勇:教育理论家鲁洁在回忆其父亲鲁继曾时是这样描述的:“在我的心目中,父亲的形象就是呆在家里看书。”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,但方法不只一种。我的建议是,当孩子不愿意读时,家长要做示范,言传身教地读起来;当孩子愿意读却读不下去时,家长就要陪读了。重要的是共读的时机、共读的策略,是共读不是家长强势地读,是陪读不是家长代替地读。当孩子可以自主阅读后,家长还需要陪伴一段时间,但可以不共读了,家长和孩子各读自己的书,相对独立又互相尊重,相对轻松而又相互感染。家长与孩子讨论的多与少,要看孩子的阅读状况与书籍的阅读难度而定。

何蓉琼:家长对亲子阅读常常产生两个误区:一个是认为亲子阅读就是一起读书,另一个是认为亲子阅读就是家长陪着读书。这两种都容易导致“形式上的亲子阅读”。真正的亲子阅读是要让家长和孩子都真正完成阅读,并且从阅读中得到收获。

家长可以和孩子对书籍展开讨论,让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发生碰撞。这样的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惯,而且也能拉亲子间的距离和关系。但家长不要主动干涉孩子的阅读。当孩子遇到困难无法独立解决时,家长再参与其中陪他一起解决问题。当然,家长可以时不时地主动抛出问题,与孩子讨论交流,以此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你的帮助。

问题三

孩子阅读速度很快,但每本书都没有精读,不懂的地方总是囫囵带过。怎样让孩子学会精读?

刘勇:首先,不要指望孩子每本书都精读,这对于大人而言也办不到。其次,要善于利用形式活泼的、过程有趣的、有挑战难度的话题或者任务来驱动孩子深度阅读。如阅读《西游记》,孩子可能看过电视剧,看过连环画,常规的阅读任务,显然不适合阅读这本书。那么,这本书还有什么吸引力呢?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,他们构思了诸多有趣的活动,如:《西游记》妖精武力值大排行、九九八十一难之最、最美妖精排行等。这些活动吸引着孩子们进行深度阅读,“精读”的目的也就自然完成了。

何蓉琼:精读,我只推荐经典名著的重点章节。对于孩子而言,整本书的精读存在一定的难度,广泛的涉猎和阅读反而更有利于他们思考。但家长可以采取角色扮演、录音频等方式,督促孩子进行深度阅读。

问题四

孩子阅读时从不做读书笔记,更谈不上写读后感,这样的阅读有收获吗?怎样的阅读才是有效阅读?

刘勇:阅读不是写作,难道非要动笔吗?我倒是提倡阅读时不要有太多的任务,更不能让写读后感败坏了孩子的阅读胃口。如果能一口气酣畅淋漓地读完整本书,何尝不是一种享受?

如果要安排阅读任务,家长可以根据书籍的内容与特质,安排一些有趣的任务。如阅读《论语》,家长可以这样给孩子布置任务:当个小老师,将你从《论语》中学到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;当个故事家,搜集整理,讲一讲孔子相关的故事;当个朗诵者,配音朗诵全文,鼓励创意;当个演讲者,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《论语》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条箴言;当个表演家,合理想象,再现《论语》中对话场景……

当然,我也并不反对读写结合,有时阅读的输出可以促进阅读的输入。但是,所有的写作,都应以不妨碍阅读为前提。

何蓉琼:不是只有写出读书笔记、读后感的阅读,才算有收获。有思考的阅读就叫有效阅读。比如,阅读完《骆驼祥子》后,我的学生提交了各种各样的打卡作业:有给作者老舍写信,问他为什么会创造这个角色的;有给祥子写信,问他为什么变得堕落的……这些与书籍对话的活动,就是一种有效阅读。

问题五

孩子阅读没有持续,不能长期坚持,怎样才能让他保持阅读的惯?

刘勇:家长可以想一想,为何孩子喜欢玩游戏?一是有趣,二是有挑战,三是可以不断升级。阅读时,可以紧抓三个时间节点:导读阶段提供线索,推进阶段紧扣行为,展评阶段注重奖赏。要养成阅读的良好惯,就需要从线索、行为和奖赏三方面精心设计。

阅读的“线索”从哪儿找?可以分为五类,第一类是时间。第二类是地点。惯往往是和时间、地点绑定在一起的。第三类是情绪状态,有人无聊的时候喜欢看电视,有人压力大的时候喜欢玩手机,要反复暗示孩子:获得知识的最佳路径是阅读,给心灵减负的最好措施也是阅读。第四类是其他人,家长要力争成为孩子阅读的“重要他人”,以身作则,随时捧读书籍。第五类叫做“惯叠加”,上一个惯直接引起下一个惯,形成链条式的反应。

此外,一定要留给孩子充足的、真实的、有效的阅读时间。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、由浅入深的过程,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有较高的兴趣度、参与度、思考度和收获度,从自由阅读、任务阅读到达自主阅读、深度阅读的境界,从而达成“动眼、动手、动情、动脑”的深度阅读状态。只有“读过”之后才能“读懂”,最后才能“读透”。当然,也不要贬低消遣阅读的地位,因为它是自发、休闲、愉快的阅读,是读起来的第一动因。

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惯,要注意两点:一是读本应当与孩子的心智相称,不能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,否则会让孩子感到惧怕或者无聊;二是要求不能过度,频繁的指令或者繁琐的任务会让孩子觉得厌烦,甚至拒绝阅读。

问题六

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开展亲子共读有哪些好方法?

何蓉琼:培养孩子阅读兴趣,首先,家长可以适时给予孩子奖励。试着询问孩子,看完这本书,你学到了什么?可以教给爸爸妈妈什么?在孩子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之后,给他一些奖励。其次,可以在家长群、朋友圈公开地肯定孩子阅读的行为。孩子被广泛认可后,会激励他主动去阅读。最后,氛围的影响很重要。家长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爱阅读的人,家长自身就要做一个爱阅读的人。

刘勇:我曾多次做过调查,发现“父母喜欢读书”“父母喜欢给我买书”“父母喜欢陪伴我读书”,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,养成阅读惯的重要外因;而“读书很有趣”“读书长知识”“读书提成绩”,是促进孩子阅读的内部动因。内外结合,效果不错。

关于亲子共读,家长与孩子共读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“同频共振”,因此,可以做到“三定”——定时间、定内容、定场景。

约定阅读时间。可以是约定阅读的时刻,比如约定在清晨伴书迎朝露;约定在午后携书沐暖阳;亦或约定在夜晚枕书赴好梦。定时间也可以是约定阅读时长,饭前5分钟零碎阅读、睡觉前长效阅读、保证每月阅读时效等。

拟定阅读内容。当共读内容是一篇文章时和共读内容是整本书时是有显著不同的。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,如“阅读契约”等,大家相互认同即可。

商定阅读场景。要有仪式感:比如,沐手敬书,把书香留在指尖,让薄薄的纸变得更有分量,对待书该有此敬意,阅读书该营造氛围。除在家阅读外,还可在公园、车站、山间田野,尽量远离网络、远离手机。

家长分享

养成睡前阅读

“今天读这个!”“不!我要看这个!”4岁的弟弟和7岁的哥哥各执一词,为了自己想看的书互不退让。这是吴利容家“睡前阅读”的一幕。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我们就开始培养他们睡前阅读的惯。”现在,如果哪天缺少了睡前阅读,兄弟俩反而会闷闷不乐。在吴利容看来,亲子阅读最重要的是长久的坚持。“一旦养成惯,孩子就会对阅读形成条件反射。”

因为年龄尚小,兄弟俩阅读的书籍仍以绘本为主。“大部分时间是我在讲,但遇到有趣的地方,我会跟他们进行问答互动。”吴利容说,睡前阅读为母子三人创造了一个独处的空间,同时也营造了一个温情的氛围。

现在,兄弟俩不仅爱上了阅读,哥哥有时还会主动为弟弟讲解。“有一次我回家,看到哥哥在给弟弟讲绘本。一个在磕磕绊绊地讲,一个在似懂非懂地听。”吴利容笑着说,这是阅读带给他们的欢乐。

在挑选书籍上,吴利容坚持推荐与兴趣相结合,“孩子们还不具备独自挑选书籍的能力,所以,我会参考学校老师的推荐,但有时也会兼顾孩子的兴趣。”基本上每周六吴利容都会带着两个孩子去学校后面的中公图书馆。先让孩子自己自由选书阅读,然后再商量是否购买。吴利容说,亲子阅读的目的在于营造书香氛围,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。对此,她还有一个妙招:每隔一两周更换一批书架上的书籍,有计划地引导孩子阅读。

营造书香氛围

“从小时候起,她每周末都跟着我一起去各种图书馆、书店。”谈及亲子阅读,杨梓涵的妈妈付毅颇有心得。“因为我特别爱读书,所以家里有很多书,孩子从小就是在书堆里长大的。”

付毅坚信,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但深远持久的。因此,自幼儿园开始,她便爱带着女儿去解锁各种书店。“在书店这个人人阅读的环境中,她自己就会坐下来认真读书。”付毅说,即使年幼的孩子不能静下心来阅读,但书香氛围的熏陶仍然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。如今,杨梓涵在妈妈的影响下,也经常会主动走进书店,寻找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,而且“一拿起就放不下”。

小学时,杨梓涵在朋友的引导下接触了漫画。“她回家之后会跟我交流最看的书,我为了跟她有共同的话题,也会去主动阅读。”付毅在工作之余,看完了一千多章的漫画书。母女俩还会就书中的人物、观点,展开讨论。“也是这一件事,让我明白了孩子需要更广泛的阅读。”付毅说,她一般不会干涉杨梓涵的阅读自由。名著也好,小说也罢,她认为,每本书都能让孩子从中有所收获。

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,刚步入初中,杨梓涵的写作能力就得到了迅速地提升,今年4月,她的作文在《新作文:初中版》上发表。不仅如此,付毅认为,亲子阅读还拉了亲子间的关系。“我经常会主动询问孩子最喜欢什么书,并且和她一起讨论。”付毅说,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主动向他们靠

标签: 阅读过程 阅读兴趣 世界读书日 亲子阅读 经典名著

返回首页
返回顶部